龙抬头(农历二月二),又称春耕节、农事节、青龙节、春龙节等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
“龙抬头”里的“龙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,每岁仲春卯月(斗指正东)之初,“龙角星”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
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,“卯”五行属木,卦象为“震”;九二在临卦互震里,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,已出现于地表上,崭露头角,为生发之大象。在农耕文化中,“龙抬头”标示着阳气生发,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,春耕由此开始。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、驱邪攘灾、纳祥转运的日子。
这个节日也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神奇的传说。
传说中三皇五帝时的尧,他的父亲帝喾(帝俊)共有四个王妃:姜嫄(jiāng yuán)、简狄(jiǎn dí)、庆都、常仪。四妃中原本常仪的地位最低,可自从生了儿子,众人就另眼相看了。
而王妃庆都眼看着常仪母凭子贵,便为自己没有儿子烦恼。恰好此时,当时部落的女巫告诉她,神母庙求子很灵验,只要真心实意,没有不成的。庆都便按照女巫说的,在元宵节的晚饭后,去庙里摆上供品,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,双手合十,祈求神灵赐子。
原本无事发生,庆都王妃以为自己没有子女缘了,结果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,先是电闪雷鸣,后又艳阳高照。庆都的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,她孩子降生了,起名叫放勋,就是后来的尧。
于是后世编了一段顺口溜:
金豆开花赤龙遂抬头,二月初二尧王喜出世。
传说龙抬头这个节日是起源于伏羲氏时代,当时的部落首领伏羲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并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“皇娘送饭,御驾亲耕”,自理一亩三分地。这个举动形成了传统,到后来黄帝、唐尧、虞舜、夏禹即位后,也纷纷效法伏羲氏。
一直到周武王时期,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,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。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,举行重大仪式,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。据说,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。
传说唐朝时,武则天当上皇帝,惹恼了玉皇大帝,他传谕四海龙王,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,这导致人间大旱,民不聊生。
而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的哭声,看见饿死人的惨景,担心人间生路断绝,心中不忍,便违抗玉帝的旨意,为人间降了一场透雨。
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,将龙王打下天宫,压在凡间的一座大山下面。山下还立了一块碑,上面写道:龙王降雨犯天规,当受人间千秋罪。要想重登灵霄阁,除非金豆开花时。
人们得知后,感恩龙王降雨之恩,便到处找开花的金豆,可惜却怎么都找不到。
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,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,猛然想起,这玉米就像金豆,炒开了就开花。
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,并在院里设宴焚香,供上“开花的金豆”。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,只好传谕,诏龙王回到天庭,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。
从此以后,民间形成了习惯,每到二月二这一天,人们就爆玉米花,也有炒豆的。大人小孩还念着: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仓满,小仓流。”
欢迎光临 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(http://www.heiliao42.life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2 |